作者有话要说: 按:这一章中借用了“通灵宝玉”的神话。
也不知过了多久,黑风暴才把沙漠重新吐了出来。风已住了,彼时漫天繁星,一轮玉盘似的明月挂在当空。皎洁的月光洒在沙漠里,使沙漠看起来像金色的海洋。那连绵不断的沙丘像浪涛似的,一直延伸到幽蓝诡异的远方。四周万籁俱寂,更觉秋高气爽。
沙漠里昼夜温差大,虽然白天炎热,晚上却是凉气森森。冰凉的秋露从湛蓝的天空降下来,把干涸的沙漠打得潮湿。一些甲虫倒立在丘陵上,希冀那冷凝在翅膀上的露水汇成露珠儿流进口里。
如银的月光下一块巨石立在沙地上。石头旁边有个沙坑,一个少年趴在沙坑里。只见他头发凌乱,衣衫褴褛,赤着右脚,一动也不动。那黄沙虽不曾将他埋没,却也细细地蒙了他一身。
贾宝玉气若游丝,静静地伏在冰冷的沙地上,像是已经死了一样。不知什么时候,隐约听见一个声音飘忽而来,像是在呼唤着自己的名字。宝玉只觉得灵魂早已离了自己的躯壳,整个身体处于虚无缥缈之境,飘飘荡荡。半日方渐渐地聚神细听,迷迷糊糊地听见有个声音在呼唤自己的名字,像是林黛玉的声音。宝玉突然一个激灵,只觉灵魂归窍,又凝神细听,可不是黛玉的声音,听得真真切切。只听得黛玉急促地呼唤:“宝玉,宝玉……”
贾宝玉听得是林黛玉在急切叫自己,不禁着急,想答应黛玉,可是感觉一点儿也发不出声来;想睁开眼,可是眼皮有千斤重;想动动手,可是感觉自己好像已经没了手。
贾宝玉强展双眸,良久方挣扎着慢慢地睁开眼睛。见自己伏在黄沙上,半边脸贴地。朦胧中好像有一个身影黑黝黝地立在自己身边。宝玉试着挪动双手,见两只手压在胸下,手上尤绑着绳索。歇息片刻,宝玉用两肘支撑着慢慢地抬起头向左右看视,并不见黛玉,面前只有黄沙。
贾宝玉爬了一会儿,方慢慢地坐起来,见自己在一个沙坑中。这个沙坑只比自己的身体大一圈,除了东面,其它三面的沙子已经堆了三四尺高。
宝玉坐了一会儿,方欲起来,一歪身见身旁的沙子中有个明晃晃的东西。定睛一看,原来是自己的通灵宝玉,便捡起来依旧揣在怀里。
宝玉站起来环视,只见四周如水的月光中除了黄沙,什么也没有。贾蓉、贾环并那八个差役踪影全无。
此刻也不觉得害怕,俯身慢慢地坐下,眼睛直直地盯着面前的沙地,感觉一切像是在梦中一样,但又不是梦。四周一片寂静,夜像凝固了似地,只有偶尔闪烁的星星提醒着宝玉,时间尚在流逝。
也不知过了多久,东方渐渐发白,星斗逐渐变得稀少。随着旭日初升,隐约有一阵阵的铃声。贾宝玉侧耳细听,果真有一串串的铃声传来。宝玉站起来向远处眺望,只见晨曦中几个黑点若隐若现。宝玉远远看着,见这些黑点越来越大,是一支驼队。
随着那充满节奏的驼铃声越来越响,四个人牵着二十几头骆驼来到离贾宝玉不远的沙梁子上。贾宝玉忙走上前去作揖。这是四个商人打扮的壮汉,其中一个年纪约四十左右,另外三个都是二十岁上下。那四个人也连忙还礼,当下一一见过。
那四个人见这无垠的荒漠中陡然出现一个少年,都惊愕不已,忙问道:“公子这是打那里来?”贾宝玉由不得滚下泪来,遂把昨儿的事说与众人。这四人一听,忙将宝玉手上的绳索解去,道:“昨儿那么大的黑风暴,几百米高的沙丘都会被移动几十步,公子居然能安然无恙,真是天大的奇迹。公子大难不死必有后福!”说着又向四面张望,都道:“昨儿那场黑风暴实属罕见,那些人只怕凶多吉少。等下我们大家且分头找找。”四人便拴好骆驼,拿些草料来给骆驼吃。
宝玉等五人遂分头寻找,直找了一个时辰,除了满眼的黄沙和偶尔可见的发白的尸骨,丝毫不见那十个人的身影。眼见日挂当空,快到正午,四人擦着大汗叹道:“果然丝毫不见踪影。别说活人,连死首都找不到,只怕都被埋了。”宝玉也早知那些人毫无活着的希望,只是想着贾环和贾蓉客死他乡、暴尸荒野,实在于心不忍。现在大家找得满头大汗却毫无踪迹,也无可奈何了,只得作罢。
五人用布和竹竿搭了个简易的凉棚,然后大家环坐在下面吃喝着细聊。那个长者名叫常善,三个年轻人中一个是他儿子,另外两个是伙计。宝玉也不曾想在这死亡之地还能遇到行人,真是劫后余生,遂也不加掩瞒,把自己的家世、昔日的荣华、家族的浩劫、几个月来自己的遭遇都告诉了四人。常善等听着嗟叹不已,也都不禁伤感一回,乃劝宝玉道:“想不到哥儿小小年纪,竟有这等遭遇!好在哥儿福大命大,躲过了这一劫,焉知此不是天佑哥儿,好让哥儿日后东山再起、重振家业。无论是何等的苦难,只要人没事,总会挺过去。”又告诉宝玉,他们从金城来,要去波斯国做生意。
几个人聊了一回,早已到了吃午饭的时间。常善让伙计拿出个便携的小炉子,又拿出锅瓦瓢盆,大家准备生火做饭。常善从驼背上解下一个大水囊,小心地往铁锅里添上水,又找些干胡杨、干梭梭夹着骆驼粪拢了火。一时水开了,往里放了几把挂面并几束干菜和一些肉干,然后盖好锅盖。随着那从骆驼粪蛋上泛起的火苗不断翻舞,锅里飘出阵阵的香气。
不到一盏茶的功夫面条已经煮好,常善先给宝玉满满地盛了一碗,笑着道:“出门在外只能是这样,还请哥儿不要嫌弃,将就着用些吧。因中午吃米饭太干渴,我们一般都是晚饭再吃米饭。”宝玉忙道谢,又道:“常叔说那里话,这已经是美味佳肴了!我几个月以来都没有吃到如此香甜可口的饭菜了。”说着接过碗来随着大家坐下。
宝玉先细细地尝了一口,果觉余香满口,侵彻心脾,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美味,只觉自己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面条,便不觉大口大口地吃喝起来,三下两下连汤带面一大碗面条下肚。宝玉自觉有点失态,方欲搁碗,常善忙道:“哥儿吃这么点怎么使得!你只管放心吃,面有的是。我们都是直爽人,哥儿不必拘泥。”宝玉虽还想吃,但是很不好意思,便讪笑着放下碗。常善知宝玉没有吃饱,便伸过手来拿起宝玉的碗又盛了满满一碗,递于宝玉道:“哥儿太客气了!能在这个地方相遇,就是天大的缘分。我们都拿你当自家人待,所以哥儿不必客气。”宝玉谢过常善,接过碗来,又细细地吃了一碗,方想起这是很久以来的第一顿饱饭。常善等几人又让,见宝玉执意不肯再吃,方罢。
一时大家吃毕,又歇息片刻,准备启程。宝玉含泪朝着沙漠拜了几拜,然后随着常善等一同西去。
贾宝玉跟着这四位商人昼行夜息,走了不到二十天的光景,到达板滩府,找了一家客栈住下。五人一路劳顿,人困马乏,歇了一觉后方一起下楼来出来吃东西。
及到一家酒楼,见里面熙熙攘攘,吃饭的人很多。大家都吆五喝六,谈笑风生。常善向老板拱手笑道:“掌柜的生意好啊!”那酒楼老板忙还礼,笑道:“托各位爷的福,还好还好。”又吩咐小二道:“今儿好日子,来的人多,外面已经满了,把五位爷请到包间坐。”小二忙引着常善等来至包间。常善笑问小二:“敢问小哥今天是什么好日子?”那小二笑道:“各位爷不知道啊!这两日皇帝老爷册封皇后娘娘,大赦天下,我等小民也赐爵一级。你们说是不是难得的好日子啊!”四人忙问:“此话当真?”那小二说:“榜文几天前就已登出,已经昭告天下了,怎么不真!”
一时那小二出去,常善等四人忙站起来向宝玉道喜,又命小二摆上好酒好菜为宝玉庆贺。宝玉自是高兴,乃至喜极而泣,想着终于可以回家和亲人团聚;又想到不知父母和黛玉怎么样了,复又伤起心来。常善等劝解一回,宝玉方渐渐转过来。
一时五人吃完回至客栈,又商量了一回,方各自回房歇息。宝玉躺在炕上,翻来覆去睡不着,心中默默筹划返家之事,直到五更天方渐渐睡去。
原来常善带着儿子和两个伙计准备去国外做生意,不期路上遇到贾宝玉。常善见贾宝玉只有十五六岁,虽黑瘦羸弱,两手被缚,但却眉目清秀,颇有善相,更兼谦恭有礼,谈吐不俗,便知绝非坏人。况千里大漠荒无人烟,突然遇到一个人,也是一桩奇事。遂细细地询问宝玉缘由。贾宝玉见常善慈眉善目,乃有德长者,便把五月家中突遭大祸,及至今日几死沙漠,前前后后都说了一遍。四人听后商议一番,便给宝玉出谋划策道,现今几个押解的公人虽都已死,但是你的流放之刑尚在,现在断然不可回去。建议宝玉跟着他们去波斯国,一两年后再回来,到那时刑期已满,就不怕了。
宝玉想此话有理,况现在也是身不由己,也就答应了,遂决定跟着常善一行一起去波斯国。谁承想今日突然得此好消息,便决定尽快返程回家。常善等也说:“哥儿真是吉人自有天相。今日得此好事宜尽快回家,以便家人早日团聚,然后再图重整家业。”
次日一早,常善和宝玉一行人来至府衙,先细细看过榜文,又打听清楚了,五人方高高兴兴地回来。及到客栈,大伙又吃酒庆贺一番,然后方回去准备宝玉回家的事。
因回京路途遥远,路上又有千里无人烟的荒漠,故常善给了客栈老板几两银子,嘱咐他打听着来往客商,务必托一个可靠人把贾宝玉送到京中。临别又赠与宝玉三十两银子,方和宝玉作别而去。贾宝玉含泪拜别了常善四人,依旧住在客栈,每日盼望着能有个回京的旅人好带自己回家。
贾宝玉每日翘首以盼。不料现在已是深秋时节,商旅甚少,宝玉一连等了半月,才来了一队商人。只是这几个商人要去延安府,不去京城长安。宝玉思忖,如果错过了这个商队,后面天气越来越冷,恐怕直到明年春天都再也没有商队了。自己日夜思念老太太、父母,更想念黛玉,恨不得肋生两翼登时飞到黛玉身边,所以即使从延安府爬到京城,也断不能在这里久等。
次日,贾宝玉辞别客栈老板,跟着这个商队一路回内地。原来这个商队从伊犁过来,共有三个人,带着十七八匹骆驼。除了三头骆驼供人骑乘外,其余的骆驼都驮着核桃、大枣、葡萄干、地毯等货物。
宝玉和一个叫张宪的半大小伙同骑着一头高大健壮的白骆驼。四人风餐露宿,过嘉峪、进张掖,风尘仆仆一路行来。
要知后事如何,且听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