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:
关灯 护眼
笔趣阁 > 兵法辑录 > “处世三大奇书”深刻说尽人生大智慧(7)

“处世三大奇书”深刻说尽人生大智慧(7)

九一、解邻纷争即化人之事,讲说因果亦劝善之方

为乡邻解纷争,使得和好如初,即化人之事也;为世俗谈因果,使知报应不爽,亦劝善之方也。

[注释]

化人:教化他人。不爽:没有失误。

[译文]

替乡里的邻居解决纷争,使他们和最初一样友好,这便是感化他人的事了。向世俗的人解说因果报应的事,使他们知道“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”,的道理,这也是一种劝人为善的方法。

[评语]

在我们的观念中,好像只有做官才能教化人,其实不然。像我们一般人,如果能为邻里的人排解纠纷,为他们讲说做人的道理,使他们注重和睦相处的重要性,这也是在教化人。这种影响力虽然小,却也不能忽视。假使每个人都有心如此,小至邻里,大至乡党,岂不是一片和气吗?因此,每个人都不要轻忽了自己的小力量。

若能向乡人解说因果的事,使乡人明白善恶报应的道理,他们自然会勉力行善,而不会去为恶了。因此,作者认为这也是劝人为善的方法。

九二、发达福寿空命定,努力行善最要紧

发达虽命定,亦由肯做工夫;福寿虽天生,还是多积阴德。

[译文]

一个人的飞黄腾达,虽然是命运注定,却也是因为他肯努力。一个人的福分寿命,虽然是一生下来便有定数。仍然还是要多做善事来积阴德。

[评语]

如果只相信命运,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,完全是命中注定,因而想不劳而获,这就不是正确的生活态度了。如同一则寓言故事中所讲的懒妇人,她丈夫出远门前,怕她饿死,就做了一个大圈饼挂在她的颈上,如此才放心出门。但是,回来时发现她仍然饿死了。因为,连把饼拿起来吃,她都懒得拿。就算说一个命再好,如果不肯努力,不肯下工夫,还不是一事无成。更何况,命运好不好,谁又能知道呢?一个人发达了,就说是他的命好、运好,否定了他的苦心与努力,更是不公平的事。

人的福分和寿命虽然也是天生的,然而多有因积善而得福,因行善而致长寿的。你种什么因,便得什么果,不但过去如此,今后也是如此。所谓:“欲知过去因,今日受者是;欲明未来果,今生作者是。”天生福分虽好,若多行不义,也许今生就会尝到恶果,有什么福分可言?若有人命中原该长寿,可是他心里充满恶念,再加以纵情酒色,哪里会长命呢?因此,不管一个人天生的福寿命运如何,最重要的仍是今生今世的努力与行善,大家不要忽略了这一点才好。

九三、百善孝为先,万恶淫为源

常存仁孝心,则天下凡不可为者,皆不忍为,所以孝居百行之先;一起邪恶念,则生平极不欲为者,皆不难为,所以淫是万恶之首。

[注释]

百行:一切行为。

[译文]

心中常抱着仁心、孝心,那么,天下任何不正当的行为,都不会忍心去做,所以,孝是一切行为中应该最先做到的。一个人心中一旦起了邪曲的淫秽恶念头,那么,平常很不愿做的事,现在做起来一点也不困难,因此,淫心是一切恶行的开始。

[评语]

一个心怀仁义的人,连蝼蚁都不忍去踩它,连草木都不忍去任意砍伐。因为,他有着“民胞物与”的胸怀,就更不可能会做出伤天害理的事了。同样的,一个有孝心的人,在做任何事之前,都会想到那样做会不会使父母蒙羞,甚至还要想,如何做才会让别人因自己的行为,而称赞自己的父母。像这样,一方面断绝了恶行之源,别一方面又开启了善行之端,孝岂不是一切行为中最根本,最重要的吗?俗话说“百善孝为先”就是这个道理。

所谓“色胆包天”,一个人心中一旦起了淫邪的念头,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。因为,色yu是一个人欲念之中最为强烈的,只可节制它,不可放纵它,更何况任何欲念都是无穷无尽的。一旦放纵,整人人就会受肉yu所趋使,而不能为心智所控制,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敢去做了。由此可见,淫实在是万恶之首。

九四、享受减几分方好,处世忍一下为高

自奉必减几分方好,处世能退一步为高。

[注释]

自奉:对待自己。

[译文]

对待自己,最好不要把自己侍候得太好;与世人相处,最好凡事能退一步想,才是聪明的做法。

[评语]

怎样才算是对自己好?是否让自己锦衣玉食,便是待自己好?事实上,过于“珍爱”自己,往往使失去了生命力,同时也会使心灵变得不思振作。这种对自己的好,往往是最不好的。真正对自己好的人,并不在物质上满足自己,而是懂得如何使自己的生命过得更充实,使自己的生命不致于浪费。

和他人相处时,并不是什么事都争了第一,才是最好的。因为,争的事情有许多种,若是公义的事,恐怕大家避之惟恐不及,还谈什么“争”?一般人所争的,无非是个人的名与利,不但把自己的气量争小了,大家还剑拔弩张的,似乎不战不休。“忍一下风平浪静,退一步海阔天空”。倒不如退让一些,会让自己清醒一点,人际关系也可能更和谐。不过,这点不太容易做到,因为大家都想争一口气,否则就认为自己很没有面子。其实,这关乎修养与处世态度,和面子有什么关系呢?

九五、持守本分安贫乐道,凡事忍让长久不衰

守分安贫,何等清闲,而好事者,偏自寻烦恼;持盈保泰,总须忍让,而恃强者,乃自取灭亡。

[注释]

持盈保泰:事业到达极盛时,不骄傲自满,反能谦谨地保持着。

[译文]

能持守本分而安贫乐道,这是多么清闲自在的事,然而喜欢兴造事端的人,偏偏要自找烦恼。在事业极盛时,总要不骄不满,凡事忍让,才能保持长久而不衰退,因此仗势欺人的人,等于是自取灭亡。

[评语]

人若心中不妄求,对于下事物都能用一种“平常心”去看待,人生一定比较能轻松自在。所谓“春有繁花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,若无闲事挂心头,便是人间好时节”。可惜人的“闲事”实在太多了,整天患得得失,全没有一个安定处。穷时求富,富时求名,即使名利双收了,还是改不了“好管闲事”的毛病。享受的比别人多,烦恼也比别人多,这似乎是很公平的事。做个快乐的穷人也不容易,因为大部分的穷人都很不快乐,穷人永远是愁眉苦脸的。其实,这是看各人的生活态度而定。凡事顺其自然,不强求而尽本分,保持内心的安泰,这可能是大部分人都无法了解的人生至乐。

身处富泰的环境,就更要谨慎谦虚了,所谓“势不可使尽,福不可双受”。使尽受尽之后,便是穷窘困乏。因此,富泰若是骄横而逞强欺人,便是很难守得住鼎盛的家业。要持盈保泰,就是“忍让”二个字。大部分的人一朝富泰了,以前能忍的,现在再也忍不住了。因为有恃无恐,既然有权有势,还有什么她忍的?如此一来,纷争不断,能富泰山到什么时候?不管人处在什么环境,中国人尤其讲求的“忍”,永远是立身处世的良方。

九六、境遇无常须自立,光阴易逝早成器

人生境遇无常,须自谋取一吃饭本领;人生光阴易逝,要早定一成器日期。

[注释]

境遇:环境的变化和个人的遭遇。成器:成为可用之器,即指一个能有所成就的意思。

[译文]

人生中的环境和遭遇是没有一定的,自己一定要谋求足以养活自己的一技之长,才不至受困于环境。人的一生仅仅数十寒暑,很容易便逝去了,一定要及早订立远大的志向和目标,在一定的期限内使自己成为一个用的人。

[评语]

人的一生可能遭遇到的事物,以及环境的变迁是没有一定的。有的人生于富豪之家,却因意外的遭遇变故,潦倒而死;有的人生于穷困的家庭,却因环境际遇,再加上个人的努力,而成家立业。这正说明了人生的无常。在无常的人生中,若想维持一个起码的生活条件,一定要学得一技之长,一可以图个人温饱,二可以养活一家人,甚至帮助他人,总不至于在挫折的时候,连自己也养不活。

人的一生是十分短暂的,转眼即过。若不好好把握,极可能有“老大徒伤悲”的感慨,后悔也来不及。所以,要及早为自己订立一个远大的志向和目标,督促自己在某个时限完成它,这样生活才有目标,有意义。你细想一想,大部分人的生命,是不是都在张望和蹉跎中逝去的?孔子见到流水,而有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”的感慨,而我们呢?生命是值得振奋起精神,勇往直前的。

九七、河川学海而至海,苗莠相似要分清

川学海而至海,故谋道者不可有止心;莠非苗而似苗,故穷理者不可无真见。

[注释]

谋道:追求学问及人生的大道理。莠:妨害禾苗生长的草,像禾,俗名狗尾草。

[译文]

河川学习da海的兼容并蓄,最后终能汇流入海,海能容纳百川,所以,一个人追求学问与道德的心,也应该如此,永不止息。田里的莠草长得很像禾苗,可是它并不是禾苗,所以,深究事理的人不能没有真知灼见,否则便容易被蒙蔽。

[评语]

“川学海而至海”,乃是一个比喻,如果把每一个读书人的求学心当作河川,而把知识当作海洋,那么,由一条河的发源一直汇流到海洋,其中必然要经过许多崇山峻岭。然而河川始终奔流不息,正如读书人求学也应不畏艰难,自强不息,知识道德才能更渊博深广。而且,“泰山不辞壤土,故能成其高;河海不弃细流,故能成其大。”读书人也不要放过任何获得新知的机会才是。

有时候,真理的辨认是十分不容易的,就像苗与莠一般难以分别。因此,在研究任何一种学问,或穷究一项事理时,一定要经过谨慎的判断,才能评论是非。只有真知灼见方能洞察真理,排除似是而非的谬论。万一被蒙蔽了,还能探究真理吗?所以说“穷理者不可无真见”。

九八、守身必谨严,养心须淡泊

守身必谨严,凡足以戕吾身者宜戒之,养心须淡泊,凡足以累吾以者勿为也。

[注释]

守身:持守自身的行为、节操、戕:损害。

[译文]

持守节操必须十分谨慎严格,凡是足以损害自己操守的行为,都应该戒除。要以宁静寡欲涵养自己的心胸,凡是会使我们心灵疲累不堪的事,都不要去做。

[评语]

一个人的生命有限,倘若没有什么抱负,只要庸庸碌碌地过一生也就罢了。如果,对人生心中还有一点牵系,一点理想,那么,持自谨严就很重要。怎么说呢?正因为我们爱人生,所以爱自己,“守身”正是爱自己的表现。我们珍惜自己的一言一行,恐怕有所缺失。古人的“守身如玉”,无疑是对生养自己的父母与孕育自己的天地的一种最诚心的回报,因此,凡是可能损害自己言行的邪曲行为,一概不为,他们的操守永远光明坦荡,就以现代的眼光来看,依然温良可亲,学习他们并不代表食古不化。想一想现代人,持身谨严的有多少?别说那些作奸犯科之辈,我们有时不也会为不该得到的利益而动心吗?“谨严”二字,可是不容易的,不过,也更见古要守身的“专心一志”了。

人的渴望是无穷无尽的,许多事情想也没用,徒增我们的烦恼。禅宗有句偈语是这样的:“左一布袋,右一布袋,放下布袋,何等自在?”许多事情对于我们而言,也就像布袋一般,只是负担。大部分人一辈子扛着七情六欲、儿女情长的“布袋”,永远也放不下,这样非把自己累死不可。结果,这一辈子,双手都用来扛布袋,而不能空出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;心灵也永远不下来,想一些真正属于自己生命的问题。

九九、有德不在有位,能行不在能言

人之足传,在有德,不在有位;世所相信,在能行,不在能言。

[注释]

足传:值得让人传说称赞。

[译文]

一个人值得为人所称道,在于他有高尚的德性,而不在于他有高贵的地位。世人所相信的,是那些凡事都能实践得很成功的人,并不是那些嘴里说得好听的人。

[评语]

一个人足以为人赞赏,并非他身在高位,因为,深居高位可以为善,也可以为恶,一切全在他内心是否有德。有德的人即使居于陋巷,他做的事仍然有益于众人;无德的人即使身居政要,也不是大家的福气。

一般人的毛病是光说不做,从小到大,我们不知说过几百遍:“我一定要……”结果,毛病还是毛病。有些人说起话来真是令人倾倒,所谓雄辩滔滔,也不过如此。但是,再仔细观察他的行为,对他的话就要大打折扣了。因此,要让别人相信你,很简单,拿出成果来!毕竟,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,是看你做,而不是听你说。

一oo、称誉易而无怨言难,留田产不若教习业

与其使乡党有誉言,不如令乡党无怨言;与其为子孙谋产业,不如教子孙习恒业。

[注释]

誉言:称誉的言辞。产业:田地房屋等能够生利的叫做产业。恒业:可以长久谋生的事业。

[译文]

与其让邻里对你称赞有加,不如让乡里对你毫无抱怨。替子孙谋求田产财富,倒不如让他学习可以长久谋生的本领。

[评语]

一个人要做到认他人赞美并不是困难的事,最困难的是让别人对自己没有丝毫怨言。因为,前者可能多做几件好事就能得到,而后者几乎是要人格完美无缺才行。在我们的经验中,一个人很难做到十全十美。“使乡党无怨言”不是去讨好每一个人,而是要使每个人都能信服,这就很困难了。由这章我们就可以知道,古人是怎样要求自己的。总要持之以恒,在自己的人格修养上下工夫,才能做到让周围的人对自己毫无怨言吧!

为子孙谋求大的产业,原是人之常情,可是,子孙若是品德不良,庞大的产业总会让他败尽,甚至使他的行为更加乖张,因为他有了挥霍的凭借。即使子孙品德上过得去,若无谋生的本领,坐吃山空,再多的家产也会有用光的一天,到那时,只有流落街头了。因此,留产业给子孙,倒不如先教好他的品德。让他学习一技之长。一方面有了长久谋生的本领,另一方面也不会花天酒地,入不敷出,这才是非曲直最妥当的办法。

一o一、先贤格言立身准则,他人行事又作规箴

多记先正格言,胸中方有主宰;闲看他人行事,眼前即是规箴。

[注释]

先正:指先圣先贤。规箴:规是画图的器具,箴具有规劝性质的文体。规箴是指可以规正我们行为的道理。

[译文]

多多记住先圣先贤立身处世的训辞,心中才会有正确的主见。旁观他人做事的得失,便可作为我们行事的法则。

[评语]

先贤的格言,都是经验的累积。虽然时代环境已不有不同,但人心千古相同;虽然社会制度已有改变,但做人的道理不变。因此,多将一些圣贤的言语记入心底,多加以咀嚼、消化,我们内心对行事的对错与法度,便能建立一个正确的准则,不至于被邪说蒙蔽,遇事也能依此来决定取舍之道。

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”许多事情,我们虽不曾经验过,但只看他人已有的得失,便知这件事是好不好,值不值得去做。譬如说,看那些嗜赌如命的人如何倾家荡产,妻离子散,就知道赌博不是一件好事,更不值得我们取法了。我们看他人诚实稳重,热心踏实,最后能得到大家的信任;经商能致富,为学有所成,做官更是造福民众,就知道这是值得我们效法的。事实上,只要我们多加留意,格言不仅在书中,也在我们的生活里。

一o二、身为重臣而精勤,面临大敌犹奕棋

陶侃运甓官斋,其精勤可企而及也;谢安围棋别墅,其镇定非学而能也。

[注释]

陶侃:晋鄱阳人,为人明断果决,任广州刺史时,经常运砖修习精勤。甓:砖的一种。可企而及:能够做至意思。谢安:晋阳夏人,淝水之役,前秦符坚投鞭断流,人心为之惶惶,当时谢安为征讨大都督,丝毫不惊慌,闲时仍与友人在别墅下棋,镇定如常,最后他的侄儿谢玄大破符坚于淝水。

[译文]

晋代的名臣陶侃,在闲暇的时候,仍然运砖修习勤劳,这种精勤的态度,是我们做得到的。晋代名相谢安,在面临大敌时,仍然能和朋友从容不迫地下棋,这种镇定的功夫,就不是我们学得来的。

[评语]

晋代的陶侃身为广州刺史时,每天仍然运砖来修习勤劳,不使自己有一点怠惰的习惯。他还常常劝人爱惜光阴,珍惜事事物,甚至,连不用的竹头木屑,他都会先收藏起来,以备将来急需。不过就光以运砖这件事,便可以见出古时成大事业的人,莫不时时刻刻在鞭策着自己,即使有最舒适的环境让他享受,他也宁愿劳动自己的筋骨,绝不让自己懈怠半分。陶侃后来能成为晋代名臣,实非偶然。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效法的,而且,这种精勤的精神只要我们肯去做,就一定能做得到。

至于谢安,在大军临境时还能安然下棋,这等静功夫就教人不得不佩服了。但是,他令人佩服的地方并不在于他视若不睹,而是他分明看见却能胸有成竹,泰然处之,所以能临危不乱,大破符坚的百万雄师。这种镇定功夫并不是临时学就学得来的,因为,这完全是看个人的胆识。就像练功夫的人,由于长久临敌,知道遇事而乱是最大的忌讳,另一方面也由于功夫已深,对方一拳打来,自己有数十种方法可以化解,自然不觉得有什么好慌张的。因此,镇定能命一个人的头脑保持清醒,慌张只会自露陈脚;镇定能找出对方的弱点,慌张只有自露弱点。惟有镇定,才能克敌制胜。一棵树之所以不畏风吹雨打,还是因为根札得深啊!

一o三、以美德感化人,让社会更祥和

但患不肯济人,休患我不能济人;须使人不忍欺我,勿使人不敢欺我。

[注释]

济人:救济别人。

[译文]

只怕自己不肯去帮助他人,不怕自己的能力不够。应该使他人不忍心欺侮我,而不是因为畏惧我,所以才不敢欺侮我。

[评语]

这章讲的,完全是一个“心”字问题。如果真的有心救助他人,并不怕自己能力不够,没有一个人是真正毫无能力的。只要有心,任何事情一定可以略尽绵薄。大部分人说自己没有能力助人,总归一句话,还是没有心罢了。帮助他人的方法很多,有钱的出钱,有力的出力,一声慰问也可以带给别人满心的温暖。把我们善良的心意,分一些给别人吧!只要你——有心。

别人不敢欺负我那是因为自己厉害,别人惧于威势,所以才不敢。可是“不忍欺我”,就是因自己品德善良,待人诚恳,别人期负我会良心不安,所以才不忍。不过更重要的是要使大家不忍去期负任何人,不仅是我而已,这就需要感化的功夫了。所谓“道之以政,齐之以刑,民免而无耻;道之以德,齐之以礼,有耻且格。”讲的也是这个道理,与其让人惧怕你,不如让人敬爱你;与其以威势刑名来压制人,不如以美德来感化人,让他们自内心发出亲爱别人的好意,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祥和。

一o四、幸福可在书中寻求,创家立于教子成材

何谓享福之才,能读书者便是;何谓创家之人,能教子者便是。

[注释]

创家:建立家庭。

[译文]

什么叫做能享福的人呢?有书读且能从中得到慰藉的人就是。什么叫做关于建立家庭的人呢?能够教育出好子弟的人就是。

[评语]

人间的享乐无数,总要得到内心真正的快乐,才算是有福气。许多人并不明白什么叫快乐,常常误把刺激当作快乐,一旦外界的刺激消失了,自己的心灵反而更加空虚。作者认为,懂得读书的人,才是真正的享福。能安心自在地读书,的确是一种福气。书中有无限的天地,随时在等着你,全看你有没有一把“心灵之钥”可进入书的世界。有许多人一辈子也无法拥有这把钥匙,于是只好由外界去获取种种快乐,他的快乐掌握在别人的手上。能由书中得到喜悦的人,随时都能打开书,聆听心灵最悦耳的音乐。这种人才是真正能享福的人。

什么人才是擅于建立家庭的人呢?应该是那些擅于教育孩子的人吧!就像一个园丁,他的园子里种的树如果都长斜了,长歪了,花不开而杂草丛生,那么,他就不是一个好园丁。若是他种的每一棵树都俊秀挺拔,而且百花怒放,草儿碧绿,这才是一个好园丁。擅于建立家庭的人也是如此,教育出来的都是好子弟,这些好子弟将来又创立了许多好家庭,这岂不是擅于创家吗?

一o五、教子勿溺爱,子堕莫弃绝

子弟天性未漓,教易入也,则体孔子之言以劳之(爱之能勿劳物),勿溺受以长其自肆之心。子弟习气已坏,教难行也,则守孟子之言以养之(中也养不中,才也养不才),勿轻弃以绝其自新之路。

[注释]

未漓:尚未变得浇漓。自肆:自我放纵。

[译文]

当子弟的天性尚未受到社会恶习感染,而变得浇漓时,教导他是不难的,因此应以孔子“爱之能勿劳乎”的方式去教导他,而不要太过分溺爱,增长了他自我放纵的心。当子弟习性已经败坏,不易教导时,要依孟子“中也养不中,才也养不才”的方式教他,不要轻易地放弃,使他失去了自新的机会。

[评语]

真正懂得爱的人,是爱之以方,而不是溺爱。因此在子弟还保持着纯朴的心时,要对他要求高些,使他养成刻苦自立的精神,这才是真爱。而溺爱会使他无法离开父母的照顾而生存,反倒害了他,到了放纵成习,便不好教育了。

“中也养不中,才也养不才”是指有合乎中道的父兄来教育子弟,使他归于中道;有才的教导无才的,使他自觉自发。子弟就如长偏的小树,要由父兄像直木一般地去矫治他,千万不要轻易放弃,使他任意生长,那就更要长偏斜了。就像少年管教所的孩子,只要耐心地教导,给他灌输正确的观念,仍有机会成为有用的人。

一o六、若成事业,不可无识

忠实而无才,尚可立功,心志专一也;忠实而无识,必至偾事,意见多偏也。

[注释]

偾事:败坏事情。

[译文]

如果一个人竭心尽力,虽没有什么才能,只要专心一志在工作上,还是可以立下一些功劳。相反的,如果一个人忠心卖力,却没有什么知识,必定会产生偏见,将事情弄砸的。

[评语]

打个比方,要一只乌龟送信上山,虽然它爬得不快,只要方向正确,能专心一志地往上爬,迟早会将信送到山顶。但是如果它不认识路,甚至不知往山顶是向上爬,那么即使它再忠实可靠,再卖力地爬,也许一辈子也送不到这封信。

忠心是好事,但有许多事反被忠心坏了。这便是由于认识不清,不知什么才是正确的方向,所以才会出现这种“爱之适足以害之”的情形。

人不可以无识,尤其是不可无正确的判断力。即使力量薄弱,无才能的人还是可以尽一己之力的。因此,无论做什么事,先要把事情的真相弄清楚。如果什么都不明白,便贸然地介入,鲜有不碍手脚、帮倒忙的。

一o七、有时勿忘无时,踏实胜于侥幸

人虽无艰难之时,却不可忘艰难之境;世虽有侥幸之事,断不可存侥幸之心。

[注释]

侥幸:意外获得。

[译文]

人即使处在顺逆的环境中,也不可忘却人生还有逆境的存在。世上虽然偶然会有意外收获的例子,但是心中不可抱着不劳而获的想法。

[评语]

“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”,好花不会常开,好景不会常在。因此,虽然不在逆境中,也要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作一些准备,才不至于事到临头,被击倒而不能爬起。逆境之来,有时是无法预料的,天灾人祸皆可以造成,只要不对生命绝望,一切都要可以从头开始。人生最可爱之点便在太阳落下,明天仍会升起,人也应该有这种心境和心情。

说到侥幸,不免让人想起守株待兔的寓言。侥幸是偶然的,一个人心存侥幸,便无法认真地做事。到最后只会像寓言中的农夫一般,把田园都荒废了。既然是偶然,便不在人的掌握之中,而踏实的努力绝对可以获得代价。偏偏有人一心想不劳而获,放掉手中掌握的钱,在路上寻找别人可能遗落的钱,这是可悲的。人为何要放弃做一个踏实的机会,而去做一个愚昧而可怜的人呢?

一o八、心静则明,品超斯远

心静则明,水止乃能照物;品超斯远,云飞而不碍空。

[注释]

品超斯远:品格高超则能远离世事的纠缠。

[译文]

心能寂静则自然明澈,就像静止的水能倒映事物一般;品格高超便能远离物累,就像无云的天空能一览无遗一般。

[评语]

心就像一个湖,所谓“寒潭过雁影,雁过影不留”,倘若雁过波兴,雁影便扭曲失真;又若雁过影留,那么后来再有别物掠过,终因雁影滞碍而不现。风就仿佛我们的七情六欲,影便如同外界是的种种想象,如果心有所爱恋取舍,就无法见到万物的本相。当湖水混浊不堪,自见不明时,又何能照物呢?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内心澄澈,不执着于一物,才能做到动静如一,因其极动之时其实不动。

品格高超的人,由于内心不受情欲爱恋的牵累,因此行事能如天马行空,没有阻碍。亦如云行在天,既不为人间牵绊,又不为天空羁留,偶化为雨,滋润人间花草树木。当它再由水化为云时,更不带走半点尘土。

一o九、读书人贫乃顺境,种田人俭即丰年

清贫乃读书人顺境,节俭即种田人丰年。

[注释]

丰年:米谷收成丰盛的年头。

[译文]

对于读书人而言,清高而贫穷才是顺逆的日子;而对于种田的人而言,只要省吃俭用,就是丰收的年头。

[评语]

颜渊一箪食一瓢饮,犹不改其乐。所以,真正的读书人并不以贫为苦,因为他们的心中仅有读书之乐,面无复他乐。所谓清贫乃是读书人的顺境,倒不是赞美清贫,而是清贫不但足以养廉,亦足以诚心,同时也没有浮华奢靡之事来扰乱身心与道业。而为官与富贵有时反倒才成读书的障碍。因为为官事务繁冗,无暇读书充实自己;富贵则五欲充心,五声充耳,极易堕落了志气。

节俭是良好的美德,种田人家不能保证年年都有丰收,若是平常俭约,而有所积蓄,即使年成欠收,亦能衣食无虞,岂非与丰年无异?倘若不能节俭,日日浪费,即使年年丰收,又何异于年年欠收?所以开源节流,不要寅吃卯粮,那么任何用度都是永远充足的。

一一o、讲求正直,莫入浮华

正而过则迂,直而过则拙,故迂拙之人,犹不失为正直。高或入于虚,华或入于浮,而虚浮之士,究难指为高华。

[注释]

迂:不通世故,不切实际。

[译文]

做人太过方正则容易不通世故,行事太过直率则显得有些笨拙,但这两种人还不失为正直的人。理想太高有时会成为空想,重视华美有时会成为不实,这两种人到底不能成为真正高明美好的人。

[评语]

正直而迂拙,所怀抱的还是正直的心,根本上不同于那些只求变通而失正直的人,因此既不可笑,亦不可耻,因为这种人有一颗可敬的心。人若不能外圆内方,宁可外方内方。总不要外圆内也圆,一点脚跟都没有,使世间的一切正直、道德、原则,皆被此等人败坏了。

任何想法总要以能实现为准,若是不能实现,便是虚妄。能履践的想法有一定的步骤可以依循,而虚妄的想法则没有这种次第。这种想法即使再美妙,再高明,也只是空想,一无是处。人都喜欢光彩夺目的事物,但是如果因此而走向无意义的浮华,只重形式而不重内容,那么就失去了根本的精神,这种美便是空洞的美。真正的美是内涵而外现并非外加的。

无论是空洞的理想,或是虚浮的美,都是一种假象,无法带给我们真正美好的事物与发自心灵的赞叹。

一一一、异端为背乎经常,邪说乃涉于虚诞

人知佛老为异端,不知凡背乎经常者,皆异端也;人知扬墨为邪说,不知凡涉于虚诞者,皆邪说也。

[注释]

异端:不同于一般想法的学说或人。

[译文]

人们都认为佛家和老子的学说不同于儒家的正统思想,然而却不知凡是于常理有所不合的,都有背于儒家思想。人们都知道杨朱和墨子的学说是旁门左道,却不知只要内容荒诞虚妄的,都是不正确的学说。

[评语]

异端的意思并不涉及正确与否,如伽利略的地动说,为当时教会斥为异端,但后来却获得科学的证明,佛老之说,一为宗教,一为思想,原是人们的自由选择与心证,而所以被视为异端,乃是不为社会既有形态及运行方式所接受。世人视佛教为异端,乃是见小乘出世而寂灭,而不见大乘入世而渡生。黄老之为说,在汉初为极重要的养民之道,迥异于后世谈玄论虚者。事实上,真正的异端往往出于人心错误的认识,凡是不合乎当时人心正确之认知者,或是不能为人类带来和平幸福的事物,皆可视为异端。

杨朱与墨子的学说被孟子斥为邪说,说杨朱无君,墨翟无父,殊不知在我们身旁谬误荒诞的事物更多,而我们却受之而不察,岂只是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呢?

一一二、亡羊尚可补牢,羡鱼何如结网

图功未晚,亡羊尚可补牢;浮慕无成,羡鱼何如结网。

[注释]

浮慕:表面上仰慕。

[译文]

想要有所成就,任何时候都不嫌晚,因为就算羊跑掉了,及早修补羊圈,事情还是可以补救的。羡慕是没有用的,希望得到水中的鱼,不如尽快地结网。

[评语]

任何事只要去做,都没有太晚的时候,只怕无心去做,或是没有改进之心。晚做总比不做好,能改总比不改好。天天绝人之路,人之言晚言绝,乃是自晚自绝,与事无关。

许多人只看到分他人的成功,而未看到他人的努力,只知羡慕嫉妒,而不知及早奋起,这是没出息的举动。人能及者,己亦能之,事在人为,就看有没有付出相当的努力。否则,徒然站在池边看鱼,流尽江水亦是枉然。

一一三、道本足于身,境难足于心

道本足于身,切实求来,则常若不足矣;境难足于心,尽行放下,则未有不足矣。

[注释]

尽行:完全。

[译文]

真理原本就存在我们的自性之中,充实而无所缺乏,如果还不断地追求,仍然会感不足。外在的事物很难令人心中的欲念满足,倒不如全然放下,那么也就不会觉得不足了。

[评语]

儒家讲人本来具有天生的良知良能,后天的功夫,乃在于使这些良知良能不受到蒙蔽而显现出来。佛家讲人皆具有佛性,皆可以成佛,一切的修行乃在于使我们见到本来面目。这后天的功夫以及修行,容易让人产生错觉,好像是本来不足,所以才有所追求,其实无上的道理只会被蒙蔽,而不会缺少。

禅宗《六祖坛经》中有一则神秀偈: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,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。”事实上,镜本来是干净的,尘埃只是幻影而已,自以为不净而不断拂拭,即命名镜中尘埃,乃至于山河大地的影像都被指去,还有一个在拂的影像无不去除,终是一种尘埃之见。世人外求,乃是情欲放不下;坐禅求空,乃是法放不下。若能放下,外在情欲不能动,内也不求空寂,就如镜之洁净,一无所染,那么还有什么不充足的呢?

一一四、读书要下苦功,为人要为人好

读书不下苦功,妄想显荣,岂有此理?为人全无好处,欲邀福庆,从何得来?

[注释]

显荣:显达荣耀。

[译文]

读书若没有下功夫苦读,却非分地想要显达荣耀,天下哪里有这种道理呢?做人对他人毫无一点好处,却妄想得到福分和喜事,问题是没有付出,这些福分根本无处生起,又能从哪里得来呢?

[评语]

做大官、做大事不是容易的事,要治理一个郡县,没有相当的知识和学问,如何去推行政务呢?如果判断错误,不仅误国扰民,所谓荣达,亦成了可耻的屈辱。

一个人的显达,无非是能力比他人强,而能力又由知识而来,既不能下功夫苦读,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,又不能行万里路,增广自己的见闻,想要显达荣耀,纯属空谈。就以现代而论,社会上哪一种行业不需要知识?无知识而想要成大事立大业,只是痴人说梦罢了。

至于福庆,并非凭空而来,任何事皆有因有果,无因而得果,断无是理。人间的福分,不外乎“自求多福”与“他求善福”两种,这两种是“常理”,其他则是“非常理”。中奖券、获遗产是偶然的,是幸运的,但是也得以买奖券或先人有钱作为其因。

“自求多福”乃是端正其心,努力其事,心不妄求,自得其乐。“他求善福”则是与人为善,不与人为恶,因为助人,而得人助。由此可见,无论就现世或非现世而言,福庆皆有原有因,而非平白无故产生的。

一一五、有错即改为君子,有非无忌乃小人

才觉己有不是,便决意改图,此立志为君子也;明知人议其非,偏肆行无忌,此甘心为小人也。

[注释]

改图:改变方向,变更计划。

[译文]

刚觉自己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对,便毫不犹豫地改正,这就是立志成为一个正人君子的做法。明明知道有人在议论自己的缺点,仍不反省改过,反而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,这便是自甘堕落的行为。

[评语]

觉是主动的。一个君子,会主动地去反省他的思想和行为,只要有一毫偏差,便能立刻觉察,而加以改正,这就是君子之所以为君子之处。

“人议其非”,是其过错已显现于外,众人皆见其恶,则自己不可能不见。然而犹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,这是明知故犯,只有自甘堕落的人才会如此。

我们说凡事要“慎始”,并不仅是指事情的开始要谨慎,要避免犯错,而是指我们心中的一念一想,都要加以明辨。事之错可及人,心之错便损己。“一念可以上天堂,一念可能下地狱。”君子自觉改过,并不在于想上天堂或畏下地狱,而在于自己的良心,良心安者,即在地狱亦如天堂。小人之肆无忌惮,不仅为人鄙视,其良心已失,即在人间已沦为禽兽,莫说地狱正等着他去,他的心早已入地狱了。

一一六、交友淡如水,寿在静中存

淡中交耐久,静里寿延长。

[注释]

淡中:指君子之交淡如水。

[译文]

在平淡之中交往的朋友,往往能维持很久。而在平静中度日,寿命必定绵长。

[评语]

“淡中有真味”。“淡”与“真”是不可分的,不加任何调味料煮出来的菜,才是真品。又如空气和水,无色无臭,却是我们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。而所有的刺激都是反常的,短暂的,就如同烟、酒一般 ,往往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伤害。

交朋友亦是如此,只是为了刺激而结交朋友,往往不能长久,因为加了名利的调味料后,这个朋友所见的只有名利二字。真正的朋友,就如空气和水一般,能调节我们的心情和身体,达到良好的状况。它是不夹杂任何因素的,是相互了解的,由于这种淡,所以才能长久。

静是指心灵之静。心和身是息息相关的,心静自然气平,百脉调合。所谓心静,便是不逐物,不为欲乱,所以就能延寿。然而身却要动,身动能使筋骨活络。然而这个动并不违背静的原则,因为心还是平静的,只是使平静的身体不至于停滞,这才是生命的活泼的生机。

一一七、外事突来必熟思审处,家事瑕隙须忍让曲全

凡遇事物突来,必熟思审处,恐贻后悔;不幸家庭衅起,须忍让曲全,勿失旧欢。

[注释]

贻:留下。衅起:有了瑕隙。

[译文]

遇到突发的事情,一定要仔细地思考,慎重地处理,以免事后反悔;家中不幸起了瑕隙,必须尽量忍让,委曲求全,不要使过去的情感破坏无遗。

[评语]

所谓“急者缓之,缓者急之”,又说,“欲速则不达”,一件事情突然发生,必然不在我们的预料之内,亦非我们所能熟悉与掌握的。因此,若不明白它的因果,而任意为之,很少不出差错的。既然明白它的因果,而能力尚不足以为之,至少也要把损害降到最低点。绝不能毫不考虑地就去做,就像对着大象乱开枪一样,打到却未必打中,反而被他踩死了。

而家庭是一个人最宝贵的东西,有什么争执会比自己的父母妻子更重要的呢?争执是一时的,家庭却是长久的,我们忍心为了逞一时之快,而把千年的宝贝给打碎吗?众人在船上争执,结果将船弄翻,就算被人救起,船已不再是自己的船了。“退一步路,海阔天空”,家庭的事尤须如此。任何事皆有调合之道,和谐才是美。

一一八、聪明勿外散,脑体要兼营

聪明勿使外散,古人有纩以塞耳,旒以蔽目者矣;耕读何妨兼营,古人有出而负耒,入而横经者矣。

[注释]

纩:棉絮。旒:帽子前面下垂的饰带。负:扛着。耒:耕田用的农具。

[译文]

聪明的人要懂得收敛,古人曾有用棉花塞耳,以帽饰遮眼来掩饰自己的聪明的举动。耕种和读书可以兼顾,古人曾有日出扛着农具去耕作,日暮手执经书阅读的行为。

[评语]

聪明岂在耳目?实在是在一个心啊!“纩以塞耳,旒以蔽目”,目的在使心不为杂事所干扰,不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上罢了。聪明岂有因外散而失去的呢?聪明的人往往心志专一,如果心志不专一,必然听而不闻,视而不见,思而罔然。何况把聪明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,又岂是聪明人的作为呢?

耕读原本就不相妨碍,反而有相成之效。只耕不读,造成无识;只读不耕,造成文弱。耕所以养身,读所以养心,有耕有读,才是一个有心有力的人。现在的年轻学子要靠打球来锻炼,却未必长久,也无生产可言。倒不如古人寓耕于读,既能天天活动,又可年年生产,来得聪明些。

一一九、腹饱身暖人民所赐,学无长进有负人民

身不饥寒,天未尝负我;学无长进,我何以对天。

[注释]长进:增长进步。

[译文]

身体没有受到饥饿寒冷的痛苦,这是天不曾亏待我;若是我的学问无所增长进步,我有何颜面去面对天呢?

[评语]

做人要常存感激之心,无灾无病,不冻不饥,便是幸福。如果立在这种基础上,还不能力思上进,报答父母,反哺社会,岂不令人惭愧?

一个人在社会上成长,要感谢许多的人,自己的努力只占百分之一。因此,人出生到卓然而立,只有欠人的,而没有人欠的,如果再为非作歹,真是枉生为人。

尤其是读书人,所能贡献的便是他的学问,他的知识,如果尚不能在这方面下工夫,使学问增长进步,社会岂不是白养他了吗?更不要论那些以文乱德,混淆视听的人了。

一二o、勿与人争,惟求己知

不与人争得失,惟求己有知能。

[注释]

惟:只要。知:智慧。

[译文]

不和他人去争名利上的成功或失败,只求自己在做事之时增长了智慧与能力。

[评语]

事情的得失,名利的有无,都是短暂的,而智慧和能力的获取却是长久的,不变的。然而人们往往着重在小处,而忽略了大处。

一件事既已了结,其得失就不在成功与失败上,偏偏大多数人只注意这些已经不能更改的事实,甚至拼命去争夺,而失去了获得真正好处的机会。

聪明的人则不然,当他完成一件事后,首先会想到这件事给了我多少经验和教训。无论成功或失败,成功必有成功的理由可保存,失败必有失败的教训可记取,这才是弥足珍贵的。就像一棵树长成,结出果子时,人们只知食肉而弃核,惟有聪明人能去其肉而取其核,依当初种树之法而种之,建立一座结实累累的果园,供大家品尝。

一二一、依规做事要知规之所由,做事遵章莫要依样葫芦

为人循矩度,而不见精神,则登场之傀儡也;做事守章程,而不知权变,则依样之葫芦也。

[注释]

矩度:规矩法度。傀儡:木偶。章程:书面订定的办事规则。权变:通权达变。

[译文]

如果为人只知依着规矩做事,而不知规矩的精神所在,那么就和戏台上的木偶没有两样;做事如果只知墨守成规,而不知通权达变,那么只不过是照样模枋罢了。

[评语]

规矩是人订的,一个规矩的订立,必有其意义存在,如果徒知规矩而不知本意,往往本意扭曲了。

傀儡是用线牵动的,只能登场唱几句词,而没有自己的主见,它永远不能像活人一般,具有生命和自然的表现。任何一种规矩都有其自然的弹性,能随外在环境的不同,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。否则只能如同木偶一般,失去了真正的生命,徒具外壳而已。

墨守成规也是如此。天下事纷纷扰扰,不是任何章程所能概括和适用的。只能在不失大原则的前提下,去完成任务。每见有人将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反复讨论如何才能合于章程的会议上,事实上利用这些讨论时间,早可将事情完成了。这就像照着葫芦画葫芦,叫他画个柿子就不会了。其实真正懂得画法和线条的人,有什么不能画的呢?

一二二、文章是山水化境,富贵乃烟云幻形

山水是文章化境,烟云乃富贵幻形。

[注释]

化境:变化之境。

[译文]

文章就如同山水一般,是幻化境界;而富贵就如同烟云一样,是虚无的影象。

[评语]

山水是实景,烟云是幻境,山水不移不变,烟云转瞬即逝。以现实的眼光来看,文章既摸不到,也看不到,不如富贵那般,可触可及。然而以山水比文章,烟云比富贵,确是看到了文章和富贵的本质。

就时间而言,美好的文章,在数千年后仍能唤起人们心灵的感动,就如山水一般,千年不变。而富贵再长久,亦不过百年,即烟消云散,垣残瓦摧。就空间而言,文章可以纳无尽的山水于一篇,使我们如临胜境,如历耳目。而富贵却只能给我们一方小小的空间,又须费力去维持,不像文章能让人徜徉其中,而自得其乐,甚至体会到无尽的智慧与生命的契机。所以,以山水比文章,烟云比富贵,实在是恰到好处。

一二三、察伦常留心细微,化乡风道义为本

郭林宗为人伦之鉴,多在细微处留心;王彦方化乡里之风,是从德义中立脚。

[注释]

郭林宗:郭太,字林宗,东汉介休人。范滂谓其“隐不违亲,贞不绝俗;天子不得臣,诸侯不得友”。生平好品题人物,而不为危言骇论,故党锢之祸得以独免。王彦方:王烈,东汉太原人,字彦字。平居以德行感化乡里,凡有争讼者,多趋而请教之,以判曲直。

[译文]

郭太鉴察伦常的道理,往往在人们不易注意之处留意;而王烈教化乡里风气,总是道德和正义为根本。

[评语]

伦是一种关系,一种相处之道。君臣、父子、夫妇、兄弟、朋友,是五种人伦的关系。在现代,君臣则是指国家和个人而言。伦必须出之于内心,因此,必须由细微处着手,所谓“诚于中而形于外”,虽有至诚,行之犹恐不及,或不尽合度,何况心有未诚,难免失之乖违。所以,细审内心之至诚,而外不失于细行,方可以郭睦人伦而无所失。

德以立己,也以达人。教化一事,首先在地己身足以为人师,己身之德足以感化人,己身之义足以教人育人。在王彦方的乡里,有一个人因盗牛被捕而说道:“刑戮所甘,但勿使王彦方知之。”可见王彦方之德已足以使盗匪深具惭心。因此,真正感化人的,不以口,而以行;不由外,而由内。

一二四、骗人如骗己,人苦我也苦

天下无憨人,岂可妄行欺诈;世上皆苦人,何能独享安闲。

[注释]

憨人:愚笨的人。

[译文]

天下没有真正的笨人,哪里可以任意地去欺侮诈骗他人呢?世上大部分人都在吃苦,我怎能独自享闲适的生活呢?

[评语]

天下没有真正的白痴,既然如此,有谁肯甘心受骗呢?又有谁会连续受骗呢?其实骗人的人才是真正的愚人,因为他已自绝于社会,自毁其人格信誉,甚至还要受到法律的制裁。若说世上有愚人,那么除了他还会是谁呢?

“世上皆苦人,何能独享安闲”,世间的苦,有身苦,有心苦。鳏寡孤独病老饿死是身苦,而心苦则非身苦所能涵盖,且为一切痛苦的根源。人间种种苦难,无非起于人心的愚痴,人心的贪欲。想到有许多人生活在痛苦中,谁又忍心独享奢华安适的生活呢?只要每个人少几分贪欲心、憎恨心、自私心,多几分同情心、亲善心、布施心,这个世界也就会变得更和谐了。

一二五、弱者非弱,智者非智

甘受人欺,定非懦弱;自谓予智,终是糊涂。

[注释]

懦弱:胆怯怕事。

[译文]

甘愿受人欺侮的人,一定不是懦弱的人;自认为聪明的人,终究是糊涂的人。

[评语]

所谓“泥菩萨还有几分土性”,天下没有愿受人欺侮的人,懦弱的人在背后还会讲两句气话。真正打不还手,骂不还口的人,除去无知无觉的人不论之外,大概只有圣人和胸怀大志的人了。

圣人如耶稣,人唾其左脸,他把右脸也一并送上,因为在他心中早无计较之意。佛家的偈中曾云:“有人骂老拙,老拙只说好;有人打老拙,老拙自睡倒;涕唾到面上,随他自干了;我也省力气,他也无烦恼。”这是何等的修为和胸襟,换了平常人,早就打得头破血流,闹出人命了。至于韩信受胯下之辱,全身而退,而不用在无意义的争斗中,正是其大智大勇之处,他能成为汉朝的开国功臣,岂是偶然的?

事实上,自谓聪明的人,往往见不到自己的糊涂处,因为他太过自信;而自谓糊涂的人,往往比那些自称聪明的人要聪明得多,因为他们看得到自己的糊涂处。因此,杨修若能在曹操面前装糊涂,也就不致招来杀身之祸了。

一二六、功德文章传后世,史官记载忠与奸

漫夸富贵显荣,功德文章,要可传诸后世;任教声名煊赫,人品心术,不能瞒过史官。

[注释]

漫夸:胡乱地夸大。煊赫:盛大显赫。

[译文]

只知夸耀财富和地位,也该有值得留于后代的功业或文章才是。尽管声名显赫,个人的品行和居心是无法欺骗记载历史的史官的。

[评语]

一个人的富贵显荣,仅及于身;而功德文章,却能泽及后世。仅及于身的事,即使再显达,也不过是一种小把戏,于他人而言,与草木何异?因此,一个人的价值并不是在于富贵显荣,而在于生是否益于世,死是否教于后。中山之生,解三千年之桎梏;孔子之教,开后世平民教育之先声,诚然生命的价值在此而不在彼。

秦始皇之为帝,声威岂不煊赫?并六国,焚书坑儒,杀人无数,其暴虐岂能逃过史官之笔?声威不过一时,逾时而消;史笔所载千古,无人能瞒。活时能阻悠悠众口,死后又岂能挡千夫所指?声威是外在的,人品心术是内在的,便王莽虚伪过人,亦见真章;即周公死于辅政之时,心不难明。

一二七、目闭可观心,口合以防祸

神传于目,而目则有胞,闭之可以养神也;祸出于口,而口则有辱,阖之可以防祸也。

[注释]

胞:上下眼皮。

[译文]

人的精神往往由眼睛来传达,而眼睛则有上下眼皮,合起来可以养精神。祸事往往由说话造成,而嘴巴明明有两片嘴辱,闭起来就可以避免闯祸。

[评语]

天下有些事看得,有些事看了徒然扰乱我们的心,这个时候,倒不如把眼闭上,来得清静些。开眼看外界,要能见人所不能见,闭眼是看心灵,要见自之身种种缺失,这些就已经够费神了,那还有精神去接受五光十色,徒乱心思呢?

嘴可以为福为祸。该讲的话张嘴便是福,不该讲的话闭嘴便是福,该讲的不讲,不该讲的却讲,那便是祸了。言所以传心,该讲不该讲,要由自己的心来判断。

有一种玩偶,是三只猴子,一只蒙眼;一只蒙耳;一只蒙嘴,十分有意思。虽然它的原意也许十分深奥,但是也可以告诉我们,五官的运用是经过选择的,怎样才能达到一种清净无妄的运用,这便在于我们的心了。

一二八、富贵人家多败子,贫穷子弟多成材

富家惯习骄奢,最难教子;寒士欲谋生活,还是读书。

[注释]

寒士:贫穷的读书人。

[译文]

有钱人习惯奢华自大,要教好孩子便成为困难的事;贫穷的读书人想要讨生活,还是要靠读书。

[评语]

富家人教孩子,不如平常人家来得容易。因为富家人过惯骄奢的生活,一来子孙并不觉得读书有什么用;二来外界的引诱多,一旦染上恶习惯,要他读书简直比登天还难。尤其以为富贵是长久的人,认为子孙只要衣食无缺便够了,殊不知这样只养活他的身体,却闷死了他的心灵。所以富贵人家多败子,这和其对教育的态度很有关系。

读书人往往是穷的,因为他不妄求非分之财,不愿用正当的手段去获取金钱。然而读书人的穷只限于开始,因为书读了是要用的,在用的当中自然能挣得一己酬劳。尤其现在是重知识的社会,知识就是力量,书读得愈好的人,往往生活也过得愈好,因为他所能付出的愈多。在现代社会,只要有真正的内涵,迟早总会成功的,就怕没有内涵,成功也不长久。

一二九、苟且不能振,庸俗不可医

人犯一苟字,便不能振;人犯一俗字,便不可医。

[注释]

苟:随便。

[译文]

人只要有了随便的毛病,这个人便无法振作了。一个人的心性只要流于俗气,就是用药也救不了了。

[评语]

苟县城是一种怠惰的心,这和生命到了一种境界,对某些无意义的事情不去计较是不一样的。它是一种生命的浪费,而不计较无意义的事则是生命的精进,是不可同日而语的。苟且又是一种生命的低能,因为他活在生命的最差的糟粕之中,而不知改进。在苟且当中,我们可以断定一个人生命境界的低落与生命价值的丧失。所谓俗,指一个人精神的境界不高,甚至无精神生活可言。人活在世上,除了物质的生活,还有精神的生活,然而许多人却只活了一半。只活一半的人,其精神生活是空洞的,这不是别人,或是用医药可以治的,必须由他自己的内心去觉醒,去发出要求。物质生活是人类与动物所共有的,惟有精神生活是动物缺乏的,然而许多人却只知追求物质生活而舍弃精神生活,活得像动物而不像人。

一三o、志不立则功不成、错不纠终遗大祸

有不可及之志,必有不可及之功;有不忍言之心,必有不忍言之祸。

[注释]

不忍言:发现错误而不忍去指责、纠正。

[译文]

一个人有旁人所不能及的志向,必然能建立旁人所不能及的功业。对人对事若发现错误而不忍心去指责、纠正,那么必然会因为不忍心去说而造成祸害。

[评语]

同样是立志,也有大小之分。就像是登山,有的人发愿要登上最高的山,有的人却只想攀上丘陵。登高山固然辛苦,只要坚持到底,必能如愿,那种“一览众山小”的境界,岂是登上丘陵的人所能了解的?有些人怕自己达不到目标,所以选择了小志。其实许多事不去做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不做得到,何况人的潜力是开发出来的,现在不能,在面对问题时未必不能。所以,在拿破仑的字典中没有“不可能”这三个字,这是他给自己的信心和期许。

爱之能勿责乎?所谓“爱之深,责之切”,无论对人对事都是如此。所以古代的君主要有谏臣,因为国家大事稍有差池,便足以酿成巨祸。而一般人在待人处事,乃至于教育子女上也是如此,切不可碍于情面或疼爱子女而不言,要知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,船微裂而不补必至沉溺。要完美就要指出缺点,要毁坏便隐忍不言。为人子女以及父母者不妨三思。

一三一、退让一步难处易处,功到将成切莫放松

事当难处之时,只让退一步,便容易处矣;功到将成之候,若放松一着,便不能成矣。

[注释]

难处:难以处理。

[译文]

事情遇到了困难,只要能够退一步想,便不难处理了。一件事将要成功之时,只要稍有懈怠疏忽,便不能成功了。

[评语]

一件事之难以处理,有人和事两种原因。人的原因是意见不能协调,各执己见。在这个时候,如果大家能就事情本身的最大利益去看,事情就不难解决了。就事的方面来看,有时难处并不真正的困难,而是把一件事情的解决之途想偏了,钻到死巷子去了。这时只要从巷子里退出来,便能发现其他可以到达目的地的路。

任何事情的成功,都有它的时机。然而时机并不久住,一旦失去了便不复得。所以,要成功,一定要付出努力。就像我们要搭飞机,一定要先买机票,到机场,最后才能坐飞机到达目的地。如果我们不小心睡着了,错过了起飞的时间,那么便搭不上这班飞机了,但是总还有下一班。然而成功的时机却稍纵即逝,未必有下一班。

“为山九仞,功亏一篑”倒还无妨,只要提起劲儿,再补上一篑,山总是在那儿等着你。事情却未必会一直在那儿等你。因此一件事要成功,除了要付出努力,愈是接近成功时,愈不能放松,否则“一子之失,全盘皆输”。军旅之事,尤其如此。

一三二、无学为贫无耻为贱,无述为夭无德为孤

无财非贫,无学乃为贫;无位非贱,无耻乃为贱;无年非夭,无述乃为夭;无子非孤,无德乃为孤。

[注释]

夭:短命夭折。孤:老而无子。

[译文]

没有钱财不算贫穷,没有学问才是真正贫穷,没有地位不算卑下;没有羞耻心才是真正的卑下;活不长久不算短命,没有值得称述的事才算短命;没有儿子不算孤独,没有道德才是真正的孤独。

[评语]

人的富有在于心满足,心不满足,即使富可敌国亦是贫困,由此可见,钱财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贫富。没有学问的人,由于缺乏心灵世界,弱水三千,而不得一瓢饮,即使拥有充裕的物质世界,也不会感到满足。贱是无价值的意思;耻是一种人格,一种心的尊贵。无耻之人不但心地低贱,连人都称不上。世上有许多居高位的人较平常更无价值,因为他无耻,反倒是一些没有地位的人,却能做出高贵的行为。

人的生命并不在寿命的长短。颜渊早死,至今犹为人称道而尊为“复圣”。古来人瑞多矣,但是生无益于时,死无闻于后,虽生犹死。若颜渊者,可说已活数千年而不为过。他如孔子述而不作,孔教至今犹行;司巴迁著《史记》,千古学人无不神往,这才叫长寿。而有子无德,子亦弃之而去;有德无子,非其子亦亲近爱戴,所以说无子非孤,无德乃孤。

推荐阅读: 宇宙职业选手 深海余烬 我要去火星 娱乐圈里的泥石流 这个路人过于冷静 开局签到一个吕奉先 重生之拯救大佬计划 从解除人体限制开始 我不是械王 殿下别这样